|

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,一批又一批的有能之士来到张厝。张厝乡落实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,以乡愁乡情为纽带,凝聚远道而来的“新乡人”,重返家乡的“归乡人”,扎根本土的“原乡人”,进一步整合资源,聚力发展,共谱乡村振兴新篇章。 张厝乡地处偏远,经济发展基础薄弱,但土地肥沃,物产资源丰富,自然条件好。该乡通过土地整合、撂荒地整改、打造高标准农田等一系列举措,吸引来了四川省花菜种植能人潘兴德,以“基地+民工”的经营模式,每年向村集体支付流转金,带动当地村民就业,给村集体和村民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收益,同时形成特色支柱农业产业。在外发展的乡贤朱旺基,看到了家乡的自然条件与新媒体平台相结合的流量前景,回到家乡在张厝乡云雾生态农业家庭农场,联手网络达人帮助村民直播卖土鸡。该家庭农场成立于 2023 年底,目前散养土鸡 10000 只,销售额可达 200 余万元。农场引入数字化设备,利用“智能溯源脚环”有效记录土鸡散养天数、喂食种类、生长环境等有效信息。开展网络销售以来,土鸡系列产品远销厦门、上海等地。 在外发展的“归乡人”与来自 泰宁的网络达人小妍直播销售土鸡  2024年初,祝岭村两委利用村富余劳动力及竹产业丰富的资源条件,结合本地实际创建合作社,将“竹”利用开发吃干榨尽,他们收集毛竹废料竹枝,捆扎制成扫把销售,增加收入。共招收工人20余人,其中留守妇女10余名,巾帼们发挥自己力量,实现自我价值。目前销路和市场稳定,解决了村里闲置的劳动力,也成为带动村民致富的“新出路”。 村妇女主任丁金翠与“原乡人”村民 一起捆扎扫把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,关键在人才振兴。有了“三乡人”的加入,在全乡上下的共同努力下,张厝乡将依托探索“三乡人”治理机制,不断完善经济发展,通过引导“归乡人”,招引“新乡人”,激励“原乡人”,努力构建乡村振兴人才链,聚力谱写张厝新篇章。 作者:黄璟 |
|